和君創業的社會活動
和 君創業是一家具有明顯理論創新偏好與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咨詢公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我們始終把理論研究、社會責任與咨詢服務有機且有效地融為一體,形 成了具有特色的咨詢業務風格,極大地推進了和君創業的視野與能力,使和君創業能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具體而言,八十年代,我們提出并完善了宏觀經濟、 中觀產業與微觀企業三者貫通的研究方法;九十年代,我們探索了連接資本市場、產業整合與管理提升的服務系統;世紀之交,我們又提升了參與國家立法政策、政 府經濟政策與社會道德政策的責任體系。
八十年代的和君創業公司
最初,李肅先生在北大發表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演講,并得到厲以寧教授的重要指點,以此為契機開始總結和參與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1987年,公司參與“價格改革與所有制改革之爭”,力主按照厲以寧教授的主張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實現短缺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依靠增加供給而非抑制需求來解決物價上漲問題。
1987年,在上海興國賓館主持股份公司研討會,提出“產權流動合理配置資源,資本集聚擴大公司規模,兩權分離推進職業化管理”的試點主張,得到中央最高領導層的高度贊同,開啟了老八股柜臺上市試點的新思路,并影響了飛樂股份1988年的配股融資。
1988年,公司組織100多人的考察團參加海南建省策劃,制定海南建省的第二套方案,主張海南應當運用政策落差與體制落差,創造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國際“開放飛地”。
1988年,公司在北京市委常委陳元的領導下,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問題,并就北京汽車工業的發展提出運用國家的產業傾斜政策,扶植汽車零部件企業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汽車工業體系。
1989年,公司參與稅務總局研究課題,主張用分稅制打破地方承包的分割封鎖,積極支持大公司,反對地方保護政策。
1990年,參與發起民族飲品研討會,支持天府可樂公司,反對跨國公司違法進入中國市場,打擊民族飲料業。
從1987年到1990年連續四年主持召開企業集團年會,并起草四份年度報告,反對產權行政化、反對地方保護主義,主張中國大型企業集團學習日本經驗,探索本土企業的跨國公司發展之路。
1989年1月,在國務院農研中心杜潤生主任支持下,公司與溫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召開民營經濟研討會,李肅先生在會上發表《溫州民企發展研究》的講話,并與市委書記董朝才共同作了大會總結,充分肯定和支持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之路。
?九十年代的和君創業公司
1992年12月,公司與青少年基金會、國家科委、國家外專局共同發起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展望計劃”,并在美國巡回講演,同時研究美國風險投資機制。1994年,參加國家科委火炬辦的創業投資工作會,為53家高新區領導宣講風投體制,推動“火炬計劃”的市場化轉型。
1993年到1996年,公司與國家信息中心合作創辦中國企業論壇,廣泛研究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周其仁教授所做的人力資本講演,對企業家的期權激勵和科技人才的創業投資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探討,引起社會激烈爭論。以此為基礎,公司首開“智力勞動雇傭過剩資本”的理論研究先河,并在1994年發表大量相關文章。
1994年,公司參與國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提出現代企業十大制度體系,向全國上萬名企業家宣講傳播,并為多家試點企業制定方案。
1995年,全國遍建產權交易所,形成產權交易熱潮,公司為十幾家交易所咨詢服務和巡回講演,力主將投機性的股市引導到產業整合的產權交易中來,形成股市優化產業結構的市場機制。
1996年,公司制定了中國玻璃產業整合方案,取得了國家經貿委副主任陳清泰與國家建材局局長張人偉的全力支持,推動洛玻與耀華兩大公司出手整合盲目競爭的玻璃產業。
1996年,公司開始關注本土化的企業管理思想與管理創新,為一大批本土企業研究中國企業的管理文化。
1997年,與君安證券協作研究股東革命的理論與實踐,為日后發起天歌科技的股東革命奠定基礎。
1998年,公司形成完整的收購兼并理論和方法,在全國巡講產業整合時代的收購兼并,提出“中國正在進入摩根時代”的重要概念。
1999年,在外國咨詢公司兵敗中國之后,系統研究本土咨詢的特征,推動咨詢產業的整合與升級。
?世紀之交的和君創業公司
2001年到2006年,公司先后與美國總統布什、朝鮮主席金正日、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尼日利亞總統奧巴桑喬 、德國總理科爾、蒙古總統恩赫巴亞爾等會面,并參與了許多民間外交活動,特別是中國資本輸出和建立境外開發區的嘗試。
2006年1月,公司研究郎咸平的大量言論和行為之后,發起挑戰郎咸平反改革的悲觀論觀點的論戰,主張培育國民的崛起精神與大國思維。
2006年5月,公司借批評郎咸平的消極公平觀之機,開始重視對民粹主義思潮的批判,反對否定精英,反對煽動平民革命。
2006年8月,批判反MBO思潮,反對國進民退逆流,力主加速解決競爭性行業中的半紅帽子問題。
2006年底,針對國內仇富心態上升和亂抓知名民營企業家的風潮,發起民企“原罪之辯”論戰,配合統戰部胡德平副部長,主張赦免三種類型的歷史原罪。
2006年開始,公司圍繞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對股市發展的判斷,先后在中外名家論壇和各種研討會上演講,并發表許多重要文章。反對打壓股市,主張推動市值時代的資本聚焦流動和資源重新配置,推動我國企業的產業重組與國際接軌。
2007年初,公司參與大成律師事務所的法官決策研究,并總結歷史經驗,提出法官判例立法的理論與規則,主張建立既能依法辦事,又能適應改革需要,還能經受道德檢驗的法官立法體系,以解決民企原罪等方面的疑難問題。
2007年,公司針對達能娃哈哈之爭,全面介入國家經濟安全的問題研究,并推動光明乳業的股權重組和娃哈哈的反收購工作,取得了中國企業對抗跨國公司的有益經驗。